女子卖熟肉遭举报被判罚5万元后续来了铝箔纸密封材料

2017年,王女士注册登记了营业执照、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登记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与丈夫一起回家帮婆婆扩大生产,通过自家微店“毛妈妈土特产”销售。一开始,“毛妈妈”的产品以泡菜之类为主,去年他们增加了粉蒸肉等传统扣碗类产品。

重庆的王女士以4500元卖出150份扣碗类熟肉产品,因未标注产品相关信息,被顾客邵某以出售“三无产品”起诉,法院二审判王女士退还4500元货款并给予十倍赔偿,共计约5万元。

王女士说,她家微店开了好几年,口碑一直很好,此前售卖的各种食品,包装上都按规定标注了食品名称、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这次顾客要的150份扣碗,因为是新推出的产品,而且量多时间紧,她来不及准备有上述信息的标准包装。粉蒸肉和烧白是用一个土制小碗盛放,外面用一个真空透明袋密封包装;风豆豉回锅肉用一个金色铝箔餐盒密封,并粘贴封口包装。没想到,这成为对方的把柄。

关于原告是不是专职打假者,王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而是具有合法资质的散装产品,生产销售渠道合法。但法院认为,判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退还货款并予以十倍赔偿?

21日下午,买家邵某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称,他确实为“职业打假人”,但王女士售卖自家产品多年,明知需注明产品信息,“偏偏却没有做,法院判决没有冤枉她。”

在上诉中,王女士一家还曾提出,邵某的购买行为存在牟利目的,因此不应支持十倍惩罚性赔偿的请求,但法院未采信上诉意见。4月20日,王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邵某2019年就盯着我了,后来还混入了我们的会员群。那个扣碗,他也是一开始买3份,还说好吃,后来一次买150份,然后就直接到法院起诉。”王女士还发现邵某此前有过多起类似案例,她怀疑对方是职业打假人。

21日,原告邵某的律师吴先生(化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王女士的毛妈妈土特产店出售“三无产品”并非第一次,她卖的食品也没有经过检测合格。针对原告是不是专职打假者,吴先生称,“法无禁止即可为。邵先生是懂法的消费者而已。”

婆婆虽然没有上过学,那150份扣碗不是预包装食品,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在上诉时称,吴律师表示:“法无禁止即可为。法院支持原告邵某的诉求,

邵先生是懂法的消费者而已。她再次败诉。她来自重庆忠县马灌白高村,王女士家一共要掏5万余元。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去年一审开庭?

去年9月,王女士收到法院通知,她被邵某起诉了,对方称她出售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明、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 要求退还4500元货款,且按货款的十倍金额予以赔偿。一家人顿时蒙了。

近日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的相关条例,但很会做泡菜、黄荆麦酱、渣海椒、风豆豉、腊肉、香肠等当地各种农村美食。极目新闻记者在二审判决书上看到,判决王女士败诉,涉案产品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加上案件受理费,王女士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