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海纳百川革故鼎新一一观裴文璐先生画作2023年3月18日

既有科学写实、细节繁紊的画面,反而更有艺术感染力。裴先生也是多面、善变的,在绘画风格上。

但裴先生不会长久陷于故乡色彩之中重复创作,他的活动半径很广阔,西藏、长江、重庆、凉山、东川、玉溪等地都留下了他的画作,他还把笔触伸展到日本,在京都、神户一带支起油画箱写生,画了许多街景、海港船坞及日本市民肖像。

裴先生自幼酷爱美术,虽然一直没有能够进入艺术院校接受系统绘画训练,但他早年凭借中苏关系良好时期流通的苏联美术资料自学绘画技艺,并跟随他同样热衷于美术的哥哥裴文琨(已故画家)在昆明城郊大量写生,以自然为师,义无反顾地行走了50多个年头后,留下了这3大本沉甸甸的艺术结晶。

像被咬过的面包,不过度在细节上求真务实,如《山花烂漫》《正午的月季园》《圣殿》《苗家的节日》等,也不乏空灵放达、点到为止的笔触,比如他2010年的水彩《海滨组画》,浪花被画成大块面,

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主题强调了团结,裴先生是用画笔促进中日民间交往的画家。他跟我说起一段趣事:当他在日本表示愿为某美术馆长画肖像时,对方开始时态度傲慢,怀疑他根本画不像。他哪里知道,裴先生在云南省公安系统工作时,有画人物肖像的硬功夫,他仅凭别人提供的犯罪嫌疑人特征,就能把警察要抓的人画活,以此帮助破获了不少案件。真人画像对于他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1944年出生于昆明的画家裴文璐先生近日出版了3本个人作品画册,分为油画、水彩画、中国画系列,其中一些作品曾参加美国、瑞土、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画展。同时涉猎于这3个画种并取得较高成就的多面画手,时下并不多见。

2006年,我担任《春城晚报》副刊编辑时,曾编过一篇画论《消失的翠湖一景》,作者为画家里的评论家李翔荣先生,他评裴先生创作于1979年的《翠湖春晓》,说:裴文璐这幅早年写生油画不光是有浓郁的乡土记忆,就是以绘画的眼光审视也应该是一幅成功的小油画:充满生活和艺术激情、构图安排均衡、色彩响亮协调,笔触大胆泼放。在我看来,这幅画中的深绿色铁栏杆充满老昆明气息,那时的翠湖栏杆是深绿的,街道上的许多店铺是深绿的,楼房的不少窗框是深绿的。于是,裴先生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许多画作都有深绿的底色。每个时代的环境美,是造就画家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