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促进公平。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表示,政府还宣布了一项60亿新元的保障计划,政府选择通过诸如消费税优惠券和利用税收为受补贴患者的医疗服务提供援助等措施,政府必须在2022年预算中对上调税率“采取行动”。降低某些商品和服务的税率可能会适得其反。但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或者用来帮助中低收入群体的补偿可能会降低。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新加坡政府准备将消费税从7%提高到9%,虽然听起来或许有悖常理,这项计划原定于在2021年至2025年的某个时间点实施,这一政策不得不推迟。以抵消未来5-10年的物价上涨影响。于是,税收缺口可能意味着未来消费税税率可能会再次提高。
事实上,部分国家会对某些基本必需品免于征税,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亚洲国家,或是征收低于标准税率的消费税。例如,法国的食品税为5.5%而非标准的20%;而澳大利亚直接免税,而不是10%。
新加坡自1994年消费税首次实施以来,政府一直避免将基本必需品列为免税品。相反,新加坡选择了一个相当广泛的体系,食品和医疗保健品也不例外。
取消或降低消费税税率对税收收入、政府针对性援助计划以及增加公共支出(推动消费税上涨的首要因素)的影响有多大目前尚不可知。
毕竟,人人都离不开的“必需品”的价格应该是可负担的;而高收入群体有能力在征税更高的“非必需品”上自由消费。
新加坡民众所关心的消费税(GST)究竟将于何时上调2%?是否会一次性上调?对于这个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问题,新加坡国会在今天(2月18日)发布的2022年度预算案中,大家也许会得到一个答案。
具体而言,如果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分别设置不同的税率,是否有助于减轻上调消费税对新加坡民众的冲击?
但考虑到消费税平均只占税收的五分之一多一点,多重消费税税率制度的更大的缺点可能在于实施起来更麻烦、潜在成本更高。
与高收入群体相比,非富裕阶层所支付的消费税占收入的百分比更高,或许围绕此次上调的更大问题在于,能否降低消费税的累退性?
但当前,新加坡民众对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而倍感压力。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新加坡2021年12月的总体通胀创下近9年来的新高,这些都让人不无担忧。
与新加坡一样,新西兰对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很广,税率为15%,基本必需品也依照标准税率征收。
在英国,食品通常免征增值税(VAT),但政府在其网站上详细说明了确定一种食品是免税还是按照标准征税的条件。例如
这一举措的基本原理在于,免除基本必需品的消费税将惠及所有人,但最终富裕群体会受益更多,因为他们消费得更多。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