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怎么办?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徐保平详解丨专访

当前,全国多地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来势汹汹”。近日,“合胞病毒”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什么?是否会反复感染?感染后如何治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主任徐保平。

徐保平: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以下简称RSV)是常见呼吸道病毒。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但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原因。此外,年龄较大的儿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疫力较低的成年人也可能感染。

儿童早期RSV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等。同时,患儿往往伴有发热。其中,部分患儿可以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可能出现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

大多数RSV感染的患儿能完全康复,不会遗留后遗症。但也有研究显示,婴儿期RSV感染的患儿出现哮喘的概率约是健康儿童的4倍。

徐保平:流感的呼吸道症状相对轻,而全身症状重,如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会相对重。支原体感染、RSV感染的呼吸道症状会更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婴儿感染RSV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时往往出现喘息症状,而流感、肺炎支原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时喘息症状相对较少。此外,RSV感染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患者年龄越小,症状往往越重。

但流感、支原体和RSV感染都可能伴随高热、咳嗽等症状,有时靠临床症状并不容易辨别,可通过抗原和核酸检测明确诊断。

徐保平:RSV主要通过鼻咽黏膜或眼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RSV有传染性,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和气溶胶也可引起传播。RSV可在手和污物上存活数小时,所以勤洗手和接触防护也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

在RSV的高发季节,尽量少去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规范佩戴口罩;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做好手部清洁与消毒,不乱摸,勤洗手;在医疗机构就诊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RSV感染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不能保证被感染者此后永不感染。因此,感染过的人也不能掉以轻心。

徐保平:RSV感染属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RSV疫苗及有效抗病毒药物用于RSV治疗。所以,感染RSV主要是对症治疗,比如患儿发热不适时可服用退热药物,咳嗽喘息时可服用止咳平喘的药物,也可进行雾化。对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在止咳平喘、吸氧补液等常规基础治疗上,可试用重组人α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

部分患儿确实会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比如病毒与病毒的混合感染、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病毒与支原体的混合感染等。一旦出现混合感染,需要明确感染了什么病原,如果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细菌,可给予相应抗感染药物治疗;如果感染RSV、鼻病毒、腺病毒,则无特效药,需对症治疗。

推荐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