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放开疫情管控之后,医院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大量患者涌入医院进行治疗,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三甲医院的院长表示亏损依旧呢?
江苏省某三级医院院长曾公开表示,“在全院都是肺炎病人的情况下,哪个医院赚钱?除非乡镇医院,一般的大医院都是亏的,这时体现的是医院的公益性,没有三级医院会考虑赚钱。”
好的好的,知道了,在2020年-2022年,倘若医院经营困难,我们当然可以把原因归结到疫情上,毕竟疫情导致各大医院的就诊量骤降、大家都忙着抗疫,没空增加业绩,医院的营收自然也不好。
须知,就越不能盈利,反而因为工作量和人力成本的增加而导致亏损。不含药品费,仔细分析一下,而不是三四级手术,并不能回血,他们需要的治疗是基础诊疗,上海部分三甲医院的收入下降31%-35%;事实上,感染高峰打破了诸多公立医院近三年来“低患者流量”的惨淡,湖北、广东有三甲医院收入降低35%、25%;感染高峰时一个医院里80%的病人都是肺炎患者,这是因为,湖南部分三甲医院的收入则降低了23%-25%。病人涌入医院,但从医院运营的角度来看,成倍增加的肺炎患者并未给公立医院的经营带来好消息。
三年疫情期间,我们见到很多医院亏损严重、发不出工资、面临经营危机乃至于濒临倒闭。
虽然亏损,但是,在医保支付方面,
例如,2020年12月,桐柏县人民医院被曝于当月突然辞退大批医护人员;2021年,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正式关闭,河南省省立医院被冻结存款、扣押财产,债务高达3.4亿元、山东省8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欠缴医药企业药款被通报、还拖欠工资;2022年,辽宁丹东振安区医院部分职工反映,已经连续5个月没有发工资,振安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受疫情影响,医院效益不好。
根据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比2019年减少了3583万人,下降了13.5%。这不但反映了疫情以来,医疗机构的业务量普遍下降、业务收入受到影响外,还反映了一个严重的事实:和2019年相比,2020年有近4000万病人原本应该住院治疗,可由于疫情等各种因素,推迟或取消了入院。
在2022年12月的感染高峰期间,过多的肺炎患者入院反而对以三四级手术为主要收入的三甲医院造成了干扰,肺炎患者的诊疗带来的更多是社会效益,整个医疗体系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高饱和冲击,而不是经济效益。开年以来,越是大型的三甲医院,相关人员做过调研,在这种情况下,
据 2022年7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显示,2020年,753家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占比43.5%,较2019年增加25.89%;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0.6%,较2019年下降3.6%。
在感染高峰那两个月,医护人员带病奋不顾身,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自身的健康风险,根本无法用经济衡量,医院无论亏不亏损,都应该始终把医护人员应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