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艺术应当跟随时代,但也离不开传承和创新,对于一切事物来说创新是永恒主题,是它的生命所在。”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连盛坐在记者对面的一个漆面凳子上,抿了一口茶后认真地说。
频频获得赞誉背后是钟连盛对于景泰蓝工艺的坚守,也是对老师教诲的回馈。他受老师钱美华大师的影响深远,钱美华大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诠释“工匠精神”的魅力,那就是“择一事,终一生”。钟连盛也要成为这样的传承人。
在景泰蓝的当今发展中,钟连盛担负起了景泰蓝复兴和创新重任,他被称为“中国外交第一人”,是唯一一位连续3次与国家元首、夫人同台点蓝的国宝级大师;他的作品也代表了当代景泰蓝技艺的最高水准,屡获赞誉与大奖,2021年,钟连盛在国事活动中展示的“繁华似锦”瓶在世界上博得了“夫人瓶”的美称;2017年,他参与创作的“和平欢歌”被30多国元首珍藏,曾为有史以来赠送元首最多的国礼;他此前的系列作品“荷梦”荣获2001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他受老师钱美华大师的影响深远,钱美华大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诠释“工匠精神”的魅力,那就是“择一事,终一生”。钟连盛也要成为这样的传承人。
穿越600年的时光隧道,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这套传统景泰蓝制作工艺,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被人遗忘,通过一代代匠人的技艺传承和不断创新,它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跟随当今时代的脉搏一起跳跃。
钟连盛,被称为“中国景泰蓝外交第一人”,是唯一一位连续3次与国家元首、夫人同台点蓝的国宝级大师;他的作品也代表了当代景泰蓝技艺的最高水准,屡获赞誉与大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连盛。受访者供图
传统手工艺品很受国际市场欢迎,销路很好。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珐琅的重要分支缘起于东罗马帝国,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发展。由42家私营珐琅厂和宫廷造办处传人于1956年合并组成的北京珐琅厂,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来它最兴旺的时期,那时,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粘、焊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
发展不止步,在“精工建造”“中国高度”持续强化的今天,《中国房地产报》推出“第二届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系列报道,弘扬“工匠精神”,汇聚时代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珐琅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但真正能在中国制作珐琅的是元代成吉思汗进攻大食国(即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后,将其工匠俘虏押回中国开始为皇族制作珐琅器皿,并把此技艺传至中原。
明清两代,皇宫内分别设有御用监和造办处,管理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在此期间,景泰蓝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新中国成立以后,景泰蓝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从北京地铁14号线景泰站B口穿过闸机出站,沿路旁的墙壁上一系列“京珐”景泰蓝元素扑面而来,令人惊艳。
“巅峰时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历史起点,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下,中国建筑建造领域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支撑。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