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油厂豆粕报价整体上调50-90元/吨,其中沿海区域油厂主流报价在4150-4280元/吨,广东4150涨90元/吨,江苏4200涨80元/吨,山东4240涨60元/吨,天津4280涨50元/吨。
全国主要油厂豆粕成交25.33万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7.6万吨,其中现货成交12.93万吨,远月基差成交12.4万吨。开机方面,今日全国123家油厂开机率下降至49.35%,全国111家油厂开机率下降至53.4%。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周一表示,阿根廷农业中心地带周末迎来“必要”降雨,未来几天将有更多降水,使该地区能够继续从干旱中恢复。报告称降雨量大多在10-20毫米之间,峰值为30毫米,上周的平均降雨量为45.5毫米。
美国农业部(USDA)在每周作物生长报告中公布称,截至2023年10月29日当周,美国大豆收割率为85%,一如市场预期的85%,前一周为76%,去年同期为87%,五年均值为78%。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周度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0月26日当周,美国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890,227吨,此前市场预估为1,650,000-2,500,000吨,前一周修正后为2,625,693吨,初值为2,458,955吨。当周,对中国大陆的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548,193吨,占出口检验总量的81.91%。
农业咨询机构AgRural周一称,截至上周四,巴西2023/24年度大豆种植率已达到40%,较前一周上升10个百分点。大豆种植进度持续落后于去年水平,去年同期种植率为46%。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上周五,10月份美国大豆累计对华装运588万吨,巴西装运了460万吨,阿根廷装运了45万吨,三大主产国累计装运1093万吨。据此预计11-12月平均大豆到港量将达到1000万吨,国内大豆供应压力将会逐步显现。
美豆供应格局依旧偏紧,且目前豆粕销售进度较快,压榨需求好,支撑豆价,但近期南美天气好转,盘面有所回落。从全球来看,南美两大主产国虽有天气炒作,但丰产预期仍旧很强,巴西大豆继续挤占美豆出口市场,中长期压力仍然存在,预计美豆维持区间震荡。国内豆粕近日成交好转,带动价格走强。阶段性行情操作空间有限,建议观望。
昨日现货企稳,全国均价14.16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01元/公斤。其中河南均价为 13.35元/公斤,较前一日下跌0.05元/公斤;辽宁均价为14.25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3元/公斤;四川均价为14.5元/公斤,较前一日持平;广东均价为15.15元/公斤,较前一日持平。
本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为122.43公斤,较上周增加0.19公斤,环比增加0.16%,同比下降 3.07%。
本周屠宰开工率28.28%,较上周下降0.3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8.14%。本周国内重点屠宰企业鲜销率89.65%,较上周微降0.06 个百分点。本周国内冻品库容率微幅下降,截止到10月26日国内重点屠宰企业冻品库容率24.45%,较上周上涨0.12个百分点。
昨日市场惜售情绪渐起,同时二育积极入场抄底,猪价暂时有企稳迹象,目前恐慌性情绪高峰已过,短期预计稳定。进入 11 月份,市场存旺季需求提振,且出栏体重仍在低位,大体重猪高价仍是重要的支撑因素。现货有企稳迹象,操作上建议谨慎看多,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
10月30日,现货价格偏弱,东北三省及内蒙主流报价2380-2580元/吨,较昨日基本持平;华北黄淮主流报价2600-2620元/吨,局部较昨日下跌20-40元/吨。港口价格方面,鲅鱼圈(容680-730/14.5-15%水)平舱价2580-2600元/吨,较昨日持平;锦州港(15%水/容重680-720)平舱价2580-2600元/吨,较昨日持平;蛇口港散粮玉米成交价2710元/吨,较昨日持平。一等新玉米装箱进港2550-2570元/吨,二等新玉米平仓2580-2600元/吨,较昨日持平。
中国粮油商务网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第43周末,广州港口谷物库存量为198.00万吨,较上周的183.10万吨增加14.9万吨,环比增加8.14%,较去年同期的180.10万吨增加17.9万吨,同比增加9.94%。其中:玉米库存量为92.40万吨,较上周的81.50万吨增加10.9万吨,环比增加13.37%,较去年同期的89.10万吨增加3.3万吨,同比增加3.70%;高粱库存量为51.30万吨,较上周的46.30万吨增加5.0万吨,环比增加10.80%,较去年同期的85.80万吨减少34.5万吨,同比下降40.21%;大麦库存量为54.30万吨,较上周的55.30万吨减少1.0万吨,环比下降1.81%,较去年同期的5.20万吨增加49.1万吨,同比增加944.23%。
新粮上量高峰,市场供应充裕,华北阶段性到车量大,东北天气偏热,新粮不好储存,售粮压力释放。但恐慌性情绪抛售情绪有所好转。现货有企稳迹象。除新粮外,后续进口也将陆续到港,供应压力将持续增加。关键点仍在需求端,尤其是贸易端和饲料端补货节奏。目前粮库开始入场收粮,中下游库存偏低,后续不排除补货带来一定的行情支撑。阶段性盘面预计维持稳中偏强态势,激进投资者可继续维持前期多单。
巴西中南部加速压榨中,整体压制原糖上涨空间,厄尔尼诺对于东南亚地区降水仍有影响,进入四季度需要重点观察天气情况,南北半球榨季衔接程度,巴西进入榨季尾声,北半球榨季情况重新主导行情节奏。预计原糖将维持高位震荡偏强格局。制糖集团报价下调,现货市场成交一般,新榨季北方糖厂已经开榨,11月份甘蔗糖将陆续开榨, 缓解市场供应,预计10月进口到港量继续增加, 短期内国内缺乏利多因素,预计郑糖短期内维持震荡偏弱格局。除非极端情况发生,期价大幅向上空间有限。
10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甘蔗入榨量为3276.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785.1万吨增加了491.5 万吨,同比增幅达17.64%;甘蔗ATR为149.57kg/吨,较去年同期的144.04kg/吨增加了5.53kg/吨;制糖比为48.12%,较去年同期的48.19%下降了0.07%;产乙醇17.73亿升,较去年同期的13.87亿升增加了3.86亿升,同比增幅达27.82%;产糖量为224.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84.2万吨增加了40.5万吨,同比增幅达21.98%。
据外媒报道,印度马邦的糖产业正徘徊在一场严重危机的边缘。由于该邦西南季风期间降雨持续不足,这可能会造成该邦2023/24榨季糖产量较上榨季比减少20%-25%。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9月我国进口食糖54万吨,同比减少23.71万吨,降幅30.7%。2023年1-9月累计进口食糖211万吨,同比减少138.91万吨,降幅39.7%。2022/23榨季截至9月累计进口食糖388.56万吨,同比减少144.69万。